保存桌面

吉林中医药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中文核心期刊(1992)
  •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 国内刊号:22-1119/R
  • 国际刊号:1003-5699
  • 出刊周期:月刊
  • 级别:中文核心期刊(1992)|知网全文收录|万方数据全文收录|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吉林中医药》创刊于1979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30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提高办刊质量,树立精品意识,积极争创特色期刊,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中医药》现为月刊,大16开本,112页,每月20日出版。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5699 CN 22-1119/R。 办刊宗旨: 追踪科学前沿,崇尚质量第一,遵循继承创新,弘扬中医特色,坚持学术至上,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中寻求自身快速发展。 主要内容: 以中医药的核心理论和优势特色为基点,根据学术发展的动态和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稳定的前提下,相对动态地设定期刊栏目,使之坚定地围绕不同时期国家中医药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工作。 刊栏设计: 本刊设有“973”专项、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经验传承、临床研究、动物药、实验研究、方药纵横、针……[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1 投稿
1.1登陆本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投稿。要求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文章字数5000-7000字。不采用稿件恕不返还,来稿请自留底稿。
1.2来稿要有新意,符合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严禁抄袭他人作品或一稿多投,违者经查实将不予发表。
1.3本编辑部有权将作者投稿分配至《吉林中医药》杂志或《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刊发,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注明。
1.4来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多名作者,只限第一作者),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历,学位,职称及研究方向。并请注明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以便编辑与您联系。
1.5如系各类基金资助项目文稿,请在论文末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首页复印件,本刊将优先发表。
1.6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在3个月内发出稿件录用通知,3个月内未收到通知者,可向编辑部查询或另行处理。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1.7来稿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如不同意删改请事先声明。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
1.8本编辑部两本杂志均被多家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本刊均视为其同意文稿刊登后可供国内外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不另付稿酬。凡有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注明。
1.9文稿决定录用后,将酌收版面费,杂志社收到汇款后开具收款凭证。
2 撰稿
2.1 文字 力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可靠,表达准确。
2.2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用圆括号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3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已被公知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2.4 文题名 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
2.5 作者署名和单位 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单位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投稿时要确定一名对文稿负责的通讯作者。在论文末列出通迅作者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或传真号。如来稿未特别注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来稿注明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及全部作者单位名称的英译。
2.6 摘要 学术探讨、经验传承、医史文献、思路与方法等栏目的文章,均须附报道性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术语。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文稿的摘要形式使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结构式摘要。
2.7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 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照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主题词数目一般1-3个,关键词个数不限,关键词之间用“;”分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2.8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研究、药物研究类文稿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研究类文稿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各层次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三级,最多不超过四级。
2.9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 或“表1”。
2.9.1 图 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图注,且置于正文内相应位置。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2.9.2 表 一律采用“三线表”,其内容不可与文字和图重复。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以简炼文字写在表的下方,表内依次用 #、△、▲、□、■ 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x±s,置于表题后。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处理结果统一用#、△、▲、□、■ 表示P<0.05; ##、△△、▲▲、□□、■■ 表示P<0.01。
2.10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差异比较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2.11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2.12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2.12.1 时间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宜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
2.12.2 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 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 或(3~5)×109, 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
2.13 参考文献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的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对其原文核对无误。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识:期刊[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著录格式如下:
(1)期刊标准: [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2)专著标准: [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查看详情]
精品论文
JINGPINLUNWEN
2022-07-05机体自身产生致病邪气
摘要:1.2现代理论创新汪受传[4]教授提出伏风致病的概念,从风论治。内风多由于肺脾肾三脏虚衰且既往外邪未除,日久形成伏风,再次感邪之时,内外合邪,发为
2022-02-25提高NO生成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摘要:1.1.1海螵蛸海螵蛸,又称乌贼骨,性咸、涩、温,为制酸止痛之佳品,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胃酸分泌过多所造成的胃痛吞酸。从现代药理学分析,海螵蛸主要含碳
2021-11-17完全缓解为肉眼可见病灶完全消失
摘要:1.3疗效评价指标(1)肿瘤的缩小率=治疗前后肿瘤缩小量(化疗前肿瘤最长径-化疗后肿瘤最长径)/化疗前肿瘤最长径x100%。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
2021-11-04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摘要:1.3.2 中医体质判定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7]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
[更多论文]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